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月到中秋分外明

筆者:阮秀峰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金風送爽,丹桂飄香,轉眼之間,又屆臨一年良辰美景的中秋佳節。 詩人說: 「月到中秋分外明。」詩人未必知道這分外明的真正緣由,但中秋以月為主,則是人間與天上眾所周知的美事;它不僅有又圓又大的艷麗蟾宮,有冷光四射的皎潔冰輪,更有惹人遐思冥想的嫵媚嬋娟。 雖然,美國太空人阿姆斯壯在月球上踏出過舉世驚呼的「一小步」,而揭開了月中黑影的神秘面紗,然終年伐桂的吳剛,搗不完仙藥的玉兔,以及枯守月宮想著當年偷吃靈藥的嫦娥,依舊在人間代代相傳,從未有過斷層,一如西洋童話中那位年年出來為孩子送禮的耶誕老人,儘管啟人疑猜,卻也讓人期待一樣。 至於唐明皇遊廣寒宮,不僅在飽覽一場從未欣賞過的輕歌妙舞之餘,還能在夢醒後,默記當時樂音而譜出傳誦千古的《霓裳羽衣曲》,簡直不可思議! 人們能在月亮的光環下,幻化出這許多的奇景異事,當然也可以透過騷人墨客的靈感,揮灑出超凡脫俗的動人詩句來:「待月西廂下,迎風戶半開;月移花影動,疑是故人來。」《西廂記》所以膾炙人口,王實甫的浪漫詩篇,功不可沒。 「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時;情人怨遙月,竟夕起相思。」寫景而不離情,寫情又不離景,張九齡先生之別有情懷,筆下可謂老到。 「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;舉頭望明月,低頭思故鄉。」聊聊廿字,李白就能將一個遠方遊子的思鄉心情,躍然紙上,扣人心弦。 「星河耿耿露綿綿,月黯燈微歆曙天。」暗淡的月色,微弱的燈火,將要露白的天色,這就是白居易塑造出來的矇朧世界,多麼令人神往。 「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,此事古難全;但願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。」蘇東坡的《水調歌頭》,雖然是想念其弟蘇子由而有感而發,卻是以月擬人,縱然不能相聚,彼此平安就好,人在無奈之時,也只能聽天命了! 中秋的應時食品自然是月餅,這個起源於宋代而盛於明清的餅食,原來是祭月供品,象徵人月兩圓、家人團聚之意,因此形制規定必須為圓。 有詩贊曰:「粉膏圓影月分光,不是紅綾亦飽嘗;只恐團圓空說餅,征人多少未還鄉。」 又有傳說,朱元璋為反抗元朝,利用月餅夾帶「八月十五殺韃子」的字條,號召漢人起來集體抗暴,終於創建了兼有日月光「明」的新朝代。如果這事屬實,是則月餅不惟有促進人月兩圓之功,抑且有喚起人民團結抗暴之義;豈惟愛家,尤其愛國。相信月餅的創始者,怎麼也不會想到有這麼偉大的功勞吧! (點閱次數:1216)